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雷竞技ray官网药学硕士学位点起源于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于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4年正式开始招生。2011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同时获批制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制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申请批准转为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点。药学学科依托的二级单位为Raybet在线官网,学院拥有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3个与药相关的本科专业。
经过20余年建设,本学位点的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招生规模从每年的2人,发展到近5年的每年18人左右。招生方向从1个发展成5个,药学学科目前设有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5个二级学科招生方向。研究生导师数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为医药行业培养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学科立足于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注重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药学理论基础,综合素质高,具有现代实验技能,适应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医药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持。
(二)学科建设情况
药学学科注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团队建设。获批2021年度“武汉英才”1人,2022年度“湖北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1人,2023年新引进博士教师3人,2023年新引进博士教师2人。拥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团队”、“新药物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团队”、“生物医药研发及转化创新团队”和“聚硒原料资源筛选与新品种研究开发团队”4个科研团队。目前有硕士生导师1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最高学位均非本单位授予。导师队伍中有10余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
本学位点拥有“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武汉市食药兼用资源功能性研究与生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获批)”、“湖北省健康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获批)”、“湖北省天然植物萃取工程技术研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020年获批)”、“湖北省传统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2021年获批)”、“食药资源功能因子挖掘与利用中试基地(2022年获批)”等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2595平米,教学科研设备资产约4000余万元。
2024年药学学科获批国家级、省厅级、与企业合作课题20余项,经费4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余篇,申请并公开发明专利3项。
(三)研究生招生及规模
本学位点在研究生招生中,优化招生计划配置,择优录取,严把质量关。2021年录取研究生19名,2022年本专业录取研究生18名,2023年录取研究生18名,2024年录取研究生19名。
(四)在读研究生规模和结构
截至 2024年 12 月底,本学位点现有在读学术学位研究生 55人,其中2022级18人,2023级18人,2024级19人。在读研究生中,药化方向8人,药剂方向17人, 生药学方向 3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方向8人,药理学方向19人。生源质量和招生人数稳步上升。
(五)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24年本学位点共有19名学术学位毕业研究生,经过成绩审核、成果鉴定、学位论文盲审、学位论文不端检测、答辩等环节,授予硕士学术学位19人。
(六)研究生就业情况
学院和学位点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积极落实毕业生就业最新政策,多渠道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就业机会。截止2024年12月15日,2024年毕业19人,17人就业,2人考取博士,总就业率89.47%。从行业分布来看,除升学2人外,其余17人就业于生物及医药相关企业,从事研发和生产工作。
(七)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研究生导师采取每年遴选的制度,具有科研经费和良好师风师德的导师才获得当年招生资格。2024年该学位点新增硕士生导师2人,目前本学位点共有研究生导师1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导师队伍结构合理,校内导师正高职称5人,占38.4%,副高职称8人,占61.6%。导师中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人,湖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10余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已形成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本学位点依托二级单位Raybet在线官网,学院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学院管理为主,研究生院协调各培养单位具体进行,采用各职能部位配合、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协同工作机制,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是本学位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及具体责任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研究生辅导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上,已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学院新晋研究生导师已100%接受研究生思政教育培训,充分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实施《雷竞技ray官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办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制度性文件,为我们高素质思政队伍建设提供了师资力量支撑与政策保障。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本学院依托研究生会和学习强国平台,传播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定政治立场,加强思想引领。组织全体研究生召开《雷竞技ray官网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讲座》,传达了关于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活动的精神。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使研究生党员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方面把握核心精髓,更加坚定了学生们的信仰。在学校“讲述中国故事,十年非凡成就”主题演讲比赛中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并斩获多个奖项。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20余次,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理论学习,学生党员参与率100%,日均积分35分以上。
(三)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将校园文化纳入研究生培养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融入文化育人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在学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切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巧妙融入,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近3年来,学院组织并举办近20场“研究生第一作者讲坛”,讲座主题内容涉及学术论文写作、投稿经验分析、培养研究生科研素质、研究生学习生涯规划等多个领域,累计参与人次 400 余人,成为我们研究生的精品活动。2024年学院研究生会举行了多种讲座和会议,如“SCI分享会”、“读博研究生经验分享”、“雷竞技ray官网2024年实验室安全培训会议”、“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学术论坛”、多名研究生在会上进行学术交流。目前研究生在学术科技、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文娱体育等创新创业活动中已荣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团队三等奖等省级及以上奖励5项。
(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学校加强基础办学条件建设,教学服务条件优越。学校图书馆现拥有丰富的中外文专业图书资料和数字化资源约11万册,纸质报刊约0.5万册。学院多媒体教室共15间(座位35~90人),工程设计室1间(40台电脑,70 m2),小型学术会议报告室1间(50 m2),讨论室2间(共120 m2)供学生查阅文献、工艺设计、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和讨论等使用。校园网全覆盖,设置用于研究生专用基础实验室12间(292 m2);动物实验房1间(120 m2),小型测试平台2间(共80 m2),可用于研究生日常实验研究与测试,学校测试分析中心也为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提供检测平台与设施。
学院将日常管理思想和各项规章制度融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加强研究生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整合招生、管理、培养、学位等模块,打造覆盖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一体化的管理系统,为学院、导师和研究生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管理和服务。开展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对管理系统进行多项安全升级。统筹推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及时了解学生动态,采用晚点名、辅导员查寝、联络学生干部的方式把意识形态与政治安全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在重大节日和特殊节点,安排学工部门干部、辅导员在学生宿舍区进行排班值守,确保重要节点、重大案件以及重大舆情发生时,学院第一时间知晓并进行应对。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全面落实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
全面落实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学位点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挖掘学科特色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融入药学专业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育人能力,发挥导师在科研指导中的思政引领作用。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通过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医药行业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知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
(2)稳步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
稳步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是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学位点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研究生教育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确保教学改革成果落地见效,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3)研究生线上教学平台建设 研究生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学位点通过构建功能完善、资源丰富的线上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教学管理的智能化和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平台有效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支持直播授课、在线讨论、作业提交与批改等功能,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灵活高效的学习体验。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跟踪学生学习进度,精准分析学习效果,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持。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还能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公平,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导师选拔培训
学位点积极落实《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文件精神,努力构建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完善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根据《雷竞技ray官网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轻工大行发[2014]25号),学科建设落实研究生导师评聘分离。结合学科特点、师德表现、科研水平等因素,制定导师聘任条件。硕士生导师实行动态管理制度,每三年对导师考核评估一次。 夯实导师培训,强化育人意识。将导师培训与导师上岗挂钩,明确规定只有参加过培训的研究生导师才有上岗资格。针对新教师、新研究生导师,加强岗前培训,强化岗位意识,将师德师风、学术规范等主题列为上岗之前的必修课程;针对在岗导师,多途径搭建导师能力提升平台,鼓励和支持导师参加国际高层次学术会议,促进导师不断进取、保持科研创新活力,始终紧跟或处于本学科领域学术前沿。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3.1 落实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 号)文件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导师队伍,2021年,学校印发了《雷竞技ray官网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办法(修订)》(轻工大党发〔2021〕106 号),办法从导师基本素质要求、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导师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对研究生导师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依据该办法细则,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之根本要求,探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新举措和新方法,完成了 2023年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和 2024年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遴选。
3.2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执行落实
师德师风建设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2020 年,学校调整成立了新的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中共雷竞技ray官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轻工大党发〔2020〕20号),制定了《雷竞技ray官网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轻工大党发〔2020〕21号);2021年,制定了《雷竞技ray官网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试行)》(轻工大党发〔2021〕68号)。我们通过落实以上系列办法及执行相关文件,建立健全了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积极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希望和要求;通过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师德师风宣传培育、师德师风考核考评、学术道德等方面的相关办法落地实施,引导形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良好氛围,使导师成为学生“家国情怀”的引路人。
(四)学术训练情况
本学位点紧紧围绕学术型研究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生通过参与教学实践、科研项目、学术报告及撰写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术训练。为加强本学科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切合地方社会经济、创新性强的研究课题,形成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学术水平高的原创性成果,本学科组织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研究计划项目,包括“研究生科技论文报告会”和“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两大类。研究生科技论文报告会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展示其学术水平和精神风貌,促进学术思想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号召研究生开展基础科研项目研究,鼓励研究生围绕重要理论和学科前沿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发掘创新潜能,提高科学研究生和创新水平;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深入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基层开展调研、走访,以激发研究生们对“互联网+”时代,企业创立、发展、壮大的新趋势及创新、合作意识以及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科研热情。
(五)学术交流情况
为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加在本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会议。本学科长期与国外、国内各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用关系,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公费赴海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努力克服疫情对国际交流带来的影响,2022年度有4位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并做报告,2023年度有5位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并做报告。
表 1学生参加本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 年份 | 学生姓名 | 会议名称 | 报告题目 | 报告地点 |
1 | 2023 | 王明洁 | 2023年“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学术论坛” | 负载有机量子点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研究 | 中国武汉 |
2 | 王梦影 | 第五届(IFSN)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高峰论坛 | 基于植物源大分子的基因递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 中国北京 |
3 | 蒋玉菡 | 第五届(IFSN)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高峰论坛 | 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对小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中国北京 |
4 | 夏能银 | 2023年湖北省暨武汉药理学会会议 | 大黄素通过Nrf2/HO-1和TLR4/p-NF-κB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中国宜昌 |
5 | 张维 | 2023年湖北省暨武汉药理学会会议 | 姜黄素通过激活Trx-1和抑制NLRP3炎症小体及Caspase-3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毒性 | 中国宜昌 |
6 | 2022 | 姚霓红 | 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学术论坛 | 丛毛单胞菌CHJ601中3-甲酚通过甲基氧化代谢途径的研究 | 中国武汉 |
7 | 蒋玉菡 | 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学术论坛 | 11,2,3,4,6-五没食子酰-B-D-葡萄糖通过诱导凋亡和抑制细胞周期抗胃癌 | 中国武汉 |
8 | 王梦影 | 分子生药学研究生论坛 | 基于天然分子的基因递送系统 | 中国武汉 |
9 | 叶诗洁 | 第五届(IFSN)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高峰论坛 | Cloning, express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Glycosyltransferase (TbUGGT) gene in Trapa bispinosa | 中国北京 |
10 | 2021 | 王一丹 | 武汉论坛暨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Screening, identification and cellulase production of 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 Y4 with high selenium tolerance | 中国武汉 |
11 | 熊雨舟 | 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亚硒酸钠和纳米硒强化下大豆幼苗的转录组分析 | 中国武汉 |
12 | 段玉桦 | 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学术论坛 | 紡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 D1 微生物合成纳米硒及其植物促生能力探究 | 中国武汉 |
13 | 刘子源 | 湖北省/武汉药理学会2021年学术会议
| 白杨素联合香叶木素体内外抗肝癌作用研 究 | 中国随州 |
(六)研究生奖助情况。
学校目前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三助一辅”等奖励和资助项目,并且与企业积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金龙鱼奖学金”等资助。学校认真做好研究生奖助工作,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程序规范,发放奖助学金到位。2024年具体奖助情况见表2。
表2 2024年学位点研究生奖助情况表
项目名称 | 资助类型 | 年度 | 总金额(万元) | 资助学生数 |
国家奖学金 | 奖学金 | 2024 | 6 | 3 |
金龙鱼奖学金 | 奖学金 | 2024 | 3 | 3 |
优秀毕业研究生 | 奖学金 | 2024 | 3 | 3 |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奖学金 | 2024 | 0.1 | 2 |
优秀研究生干部 | 奖学金 | 2024 | 0.05 | 1 |
研究生专项补助 | 助学金 | 2024 | 33 | 55 |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构建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持续推进教师课程思政改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专兼职思政队伍、强化社会实践与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等,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构建科教融合联合创新主体,推动学术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学院积极推动与国家高水平的科研院所的合作,现已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纳米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等签署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以研究生培养为纽带,构建联合创新主体。
2.构建产教融合联合创新中心,推动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学院面向生物与制药龙头企业,积极构建集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联合创新中心,现已初步与人福药业、九州通医药集团等产业龙头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通过构建面向产业需求设置研究生课题与能力培养的硕士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同时有效促进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升学院研究生及导师团队服务产业的能力。
3.集成产科教资源,打造紧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聚焦学科前沿和湖北省经济发展需要,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产业、科研院所资源,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商定教学内容、选配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建立健全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
4.夯实与创新实践培养方式,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校内+行业”的双导师制,在合作稳定的实践基地选拔研究生行业导师,明确“双导师”职责。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践平台,与龙头企业合作探索新型育人模式,加快实践教学课程的校企共建步伐,形成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特色的药学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实践培养体系。
5.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研究生培养新体系。通过建立多个校企合作中心,将企业与高校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带动整个企业及产业与高校的全面合作,为学校和企业创造一个知识共享的环境。通过研究生工作站,为研究生提供研究设施和实践指导等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同时高校研究生团队根据需要,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开展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
(二)教师队伍建设
以加强岗位管理和学风建设为重点,提高导师队伍水平。
一是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全面落实育人职责。修订《雷竞技ray官网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雷竞技ray官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实施办法(试行)》,全面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大力开展《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宣传教育,明确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作为导师遴选的第一标准;制订企业导师管理办法,规范兼职导师选聘管理;健全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每三年开展一次研究生导师指导质量抽评,每二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及优秀导师团队的的评选活动;推进导师招生资格动态管理,实行选聘与职称分离,实施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将评选结果作为招生指标分配、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修订导师指导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绩效考核与优绩优酬。
二是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制定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搭建导师研修平台,实施“新导师上岗培训计划”,建立研究生导师常态化分类培训制度,即少数优秀导师赴国外培训、部分骨干导师在国内培训、全体导师完成校内培训。
三是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实施思政铸魂及人文素养培育行动。引导鼓励导师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影响和鼓舞研究生;持续开展“育人、铸魂”优秀导师系列宣讲活动,选树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红”导师,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打造“导师领航”样板。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和科研创新能力。比如2020年设立的“卓越研究生计划”项目,初始阶段研究生申请积极性一般,因为要求发表高水平论文,但2021年后申请该项目的研究生明显增多,竞争激励,可见研究生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增加和自信心提升。2024年,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8名学术学位毕业研究生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3人获校优秀毕业研究生。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工程,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学位点立足药学专业类学生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素养的培 养,开设了《中药研究新技术》和《本草基因组学》等课程,在传承中医药学的同时,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中药现代研究的突破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促进形成传统中药与当代高新科技相结合的创新中药研发模式。
(五)国际合作交流
推进国际合作,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持续实施研究生海外访学计划,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出台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工作,逐步建立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的“三互”联合培养机制;遴选优秀研究生作为储备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支持各学位点招收留学生、建设海外创新实践基地,努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2023年4月初,研究生处在学校各学院中转发了湖北省《关于做好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了学校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会议,启动了本轮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详细解读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修订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等合格评估相关文件和政策,介绍了学校2020-2025年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相关工作思路和安排。2024年9月,邀请同领域校外专家组,进校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形成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
在学科评估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药学”学科排名比较靠后,主要在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1)课程教学: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持续加强研究生教材和一流课程建设,培育研究生教学成果奖;2)师资队伍: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导师人才队伍,提升导师指导水平;3)学术训练:增强研究生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强化研究生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4)就业发展:强化与用人单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的深度合作,提升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竞争力;5)教学科研支撑:加强学科特色凝练,增强药学相关学科配套设施,优化系统化药学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体现药学学科特色与优势。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抽检情况:2022-2024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未抽查我们授予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
省学位办抽检情况:2022-2024年,湖北省学位办未抽查我们授予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
校学位办抽检情况:本学科的全部硕士论文均参与盲评,并且全部通过。此外,学校组织完成了对2022-2024年已授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并未抽查本学位点论文。
为了保证“药学”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论文质量,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和完善:一是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育人意识和指导水平。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拓宽导师育人能力提升的培训平台。二是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加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研究生中期考核环节管理、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论文送审制度,完善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为”方针为指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课堂与学生头脑。思政课程注重政治高度、情感温度和实践深度,依托“研究生积学讲堂”和青年理论学习平台,全面提升研究生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牢牢守住研究生教育的意识形态阵地。
加强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结合学校和学科特点编写科学道德案例和学术写作指导教材。通过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及多元活动,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引导研究生树立科学理想,弘扬科学精神,坚守学术诚信,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生态和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2.深化科教产融合,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坚持以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为导向,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行业需求”,深化科教产融合。通过加强学科交叉、强化学术交流和加大科研训练强度,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鼓励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聘请研究生科研助理。通过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培养平台,打造科教融合研究生教育创新联盟,探索实现硕博贯通式培养。推进“三进”模式(进项目、进平台、进团队),实施“荟萃研究生培养”试点,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在“1+N”培养模式基础上,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设立“产业导师”,遴选创业型导师,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3.完善培养全过程管理,确保培养质量
坚守质量至上的原则,从入口、过程到出口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严把入口关,优化培养过程,严格出口把关,同时,加强信息化管理,完善从入学到毕业的研究生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教育数据的精细化分析和动态监控,构建标准化、可持续改进的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
4.谋划学位点长期建设
以国家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以药学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和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加强与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开发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并提升学位点国际化程度,实现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发展药学学科研究团队,形成师资力量合理,师资水平较高,优势突出的科学研究队伍。